-漂亮這回事-
我觀察到在歐美的女孩子,比起亞洲女性更可以自由的展現自己。
我想這是源自於這裡的佔大多數的社會大眾,不僅可以去尊重個體的不同,更願意去欣賞每個人的獨特之處。
尤其是大城市,社會上的氛圍與其說是去設定一個標準來讓大家都一樣,比較像是鼓勵每個人抬頭挺胸的活出自己的樣子。
還住在倫敦的時候,曾經有一個減肥產品的廣告引起不小的騷動。海報裡是一個符合完美標準比例身材,就像是維多利亞秘密會採用的模特兒。她身穿黃色Bikini,旁邊有句話寫著:「準備好你的海灘身材」。
第一次在地鐵裡看到時,心裡想說「哇,這麼冒犯人的廣告沒想到會在倫敦看到。」
果然不久後,就在新聞看到這個廣告引起了軒然大波。一片來自女性的抗議聲質問到,是誰說身體一定要長這樣才叫"準備好"的?還有女孩子穿着bikini站在廣告前,用油性筆在海報大大寫上"My body is ready whenever it's on the beach!"(我的身體只要是在海灘上就是準備好的!)
這些聲音說的是:我對自己身體外觀由衷的認同,而且對這些商人利用身體的羞恥心來綁架女性的行為嗤之以鼻。
我當時深深覺得,身為Londoner的一份子真是令人驕傲。
漂不漂亮這回事,到底是誰說了算數?是在什麼基礎上立的標準?是誰說自己有這個權力的?
只要想到有這麼一個集體意識,在背後決定每個人的外觀應該是怎麼樣,就不禁有點火大。
前幾年短暫回台灣工作,美容編輯說現在流行的是強調"完美的素顏",所以微整是一個大趨勢。換句話說,為了看起來"自然",直接跳過保養和化妝,從源頭做"不自然"的侵入式更動,然後驕傲的對外展現自己的素顏成果。
聽到的時候真是震驚的不得了,都可以算是文化衝擊了。
這些聰明狡猾的商人,真的很知道要怎麼利用人自我價值感低下的弱點來行銷操弄。向大眾宣布什麼才是"好看的樣子",再利用同儕壓力,狩獵巫女般的排除異己,最後教育出一群可以輕鬆操控的消費者。
沒想到買單的人,多到都幾乎成了主流文化現象了。那陣子在台灣,比當初倫敦地鐵裡看到的減肥廣告還要冒犯人的資訊,可說是隨處可見。
並不是說反對微整或整形這件事本身,我比較在乎的是"為什麼要去做?",改變自己外觀背後的動機和目的性是什麼?真的就這麼甘心和那些操弄者一起物化自己的身體外觀嗎?
真想對那些商人和媒體說: Stop selling that shit to us.
曾經從在醫美行業工作過的朋友口中聽到過"整形上的完美比例"這個詞。那麼如果不達到它定義的漂亮標準,難道就不美了嗎?我絕對不這麼認為。
我常常在想,若不能接受自己最自然舒服的樣子,而總是迎合別人的意見做改變,是不是算是某種形式的自我厭惡呢?而這標準的源頭,到底是來自別人說的漂亮,還是自己認為的漂亮?
追求漂亮沒有甚麼不對,它是透過愛自己,和外在環境分享自我的一個美好行為,但首先絕對是從內而外展現的,不然再怎麼說身體也只不過是一個空殼而已。也可以說從一個人呈現的外觀上,就可以大概看出他有甚麼樣的自我的價值觀。
在我眼中,比起追求主流認同、一直竄改自己模樣的行為,散發著自愛又可以舒服的和原本的自己相處的人,不管是什麼年紀、什麼性別,才是真的強大到美的發光。
check "instahildagram" here ➜
https://www.instagram.com/instahildagram